台灣為美國開放近40個免簽證國家的其中之一,
只要透過美國旅行授權電子系統(ESTA)即可申請入境美國。不過根據《Politico》報導,這套系統將開始要求入境民眾提供社群媒體帳號,
目的在於「發現潛在威脅」。
6月發起草案時曾遭批評侵犯隱私和言論自由
從本周二開始,該系統中已可看見新增的「線上身分相關資訊」欄目,下拉選單包含幾乎所有主要的社群媒體,如Facebook、Twitter、Instagram、YouTube、LinkedIn、Google+
(甚至還有GitHub)等共13種社群媒體,旁邊還有填寫帳號的文字框。
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在今年6月公布這項草案,當時就引起隱私人權團體和科技界抨擊。
代表Facebook、Google和Twitter的政治遊說團體「網路協會(Internet Association)」指出,這項政策將威脅言論自由和隱私。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也擔心,這項政策恐對阿拉伯和穆斯林社群的影響最大,其帳號、貼文、聯絡人和社群網路將遭嚴格審查,形同是另類歧視。
然而面對種種質疑,美國國土安全部仍在12月19日批准這項具爭議性的申請。
官方:不會因未填寫而遭拒絕入境
雖然線上身分目前是選填項目,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也表示,遊客不會因為未填寫社群媒體資訊而被拒絕入境。
不過,美國海關嚴格是眾所皆知,恐怕遊客也不想提高被拒絕入境的風險,還是會乖乖填寫。此外,美國開此先例,可能也會讓其他國家群起效尤。而目前遊客唯一可以做的抵抗,可能就是調整社群媒體的隱私設定,避免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上面的內容。巧合的是,在這項政策被批准前,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曾不止一次對外宣稱,要加強管理穆斯林以避免恐怖攻擊,甚至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。
資料來源:Engadget、The Verge、Politico、ESTA、Business Next